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准噶尔地区的褶皱冲断带多被认为是向东南逆冲的.在东部野鸭沟发育的褶皱冲断构造中识别出顶端指向北西的褶皱组合.褶皱自北西向南东逐渐由直立褶皱转变为斜歪褶皱,最后褶皱北西翼发生倒转而倾向南东,表明它们的极性指向北西;褶皱翼间角也由110°转变为60°左右,显示野鸭沟褶皱自北西向南东变形程度逐渐增强.根据卷入褶皱冲断带最年轻的地层为石炭系,又被307Ma的闪长岩穿切的事实,认为该褶皱冲断带形成于晚石炭世的顶端指向北西的剪切环境.
推荐文章
变速成图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
构造
地震勘探
基准面
填充
速度
数学模型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构造建模与玛河气田的发现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玛—吐构造带
构造建模
玛河气田发现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的遥感标识特征及找矿意义
西准噶尔地区
地质构造
遥感标识特征
找矿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准噶尔野鸭沟地区褶皱冲断构造的特征及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西准噶尔 野鸭沟 褶皱冲断带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4-190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42~+.2
字数 45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9.12.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文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60 1898 25.0 43.0
2 韩春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6 825 18.0 28.0
3 张继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140 4.0 10.0
7 毛启贵 32 281 10.0 16.0
8 敖松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154 6.0 11.0
12 郭谦谦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2)
共引文献  (532)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44)
二级引证文献  (406)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7(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4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4(5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7)
2016(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7(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9(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准噶尔
野鸭沟
褶皱冲断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