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大鼠心跳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呼吸功能、存活率的影响及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窒息法大鼠心跳骤停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组(n=15)和气管切开插管组(n=15)两组.观察复苏后大鼠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况下动脉血气值的变化,比较复苏后6、24、72 h生存率.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PaCP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期两组间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气管切开组6、24 h存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72 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观察时间长、需要脱机或撤除人工气道的大鼠心跳骤停模型,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优于气管切开插管法;且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推荐文章
心脏骤停患者早期复苏的临床效果观察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干预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
心肺复苏
质量改进
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呼吸骤停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
心脏呼吸骤停
预后
康复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体会
心脏骤停
抢救
体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气道方式对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跳骤停 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16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跳骤停
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