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煤炭液化制油技术投资大、煤耗高、耗水多、污染严重,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生产1t油往往需要4~5t煤,折算其热能利用率为50%,若按南非的煤耗(6t)计,其热能利用率仅为33.3%.改用煤炭气化制甲醇技术,采用6MPa纯氧高压气化制合成气(CO+H2),合成气可产双倍的甲醇,则1t甲醇的煤耗仅为1.3~1.5t,甲醇用作汽车发动机燃料时,以1.3~1.5t甲醇相当于1t汽油作功计算,则煤炭的热能利用率可以达到66%~76%.如果配套水电解制氢技术,还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中国每年有20×108t的煤炭产量,如果将其中的12×108t纳入煤炭气化制甲醇产业链,可每年创造产值约2.67万亿元,可减排CO2约30×108t.
推荐文章
煤气化技术的进展与选择分析
煤气化
技术进展
选择
制取甲醇合成原料气的煤气化工艺技术选择
甲醇
合成气
原料煤
湿法料浆气化
夹点技术在煤气化制甲醇工艺中的应用
夹点技术
优化
换热网络
节能
大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煤气化
大型化
产业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制油与煤气化制甲醇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制油 煤制甲醇 技术经济 创新技术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替代能源与新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2
字数 38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琼玖 12 66 6.0 7.0
2 杜世权 11 61 6.0 7.0
3 廖宗富 9 61 6.0 7.0
4 周述志 8 52 5.0 7.0
5 申同贺 7 47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27)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3(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3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5(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制油
煤制甲醇
技术经济
创新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