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控制CO2的排放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在我国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特点,分析了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评价体系问题、中国地质特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及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推荐文章
CO2的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埋存与采收率的共同优化
CO2埋存
流度控制
油藏模拟
提高采收率
共同优化
CO2的埋存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相行为
气藏
二氧化碳
埋存
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深度
相态
超临界二氧化碳
评估在CO2 EOR和地下水效应影响下原油采收率和CO2埋存能力
CO2埋存
提高采收率
油藏识别
地下水效应
加拿大西部
热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热CO2驱
筛选标准
方案设计
提高原油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提高石油采收率 地质埋存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三次采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57.4
字数 63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754.2009.06.0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平平 82 2126 28.0 44.0
2 杨永智 18 223 8.0 14.0
3 张云海 4 17 2.0 4.0
4 尹丽娜 3 41 3.0 3.0
5 郝志海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129)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20(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碳
提高石油采收率
地质埋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双月刊
1000-3754
23-1286/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
14-10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