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其中以膜部VSD最常见,约占75%[1].传统的外科修补术需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且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材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儿接受,已逐渐成为治疗儿章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现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章医院行介入治疗的VSD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推荐文章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44例疗效分析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国产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护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护理
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和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比较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儿童
成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儿童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1-89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计晓娟 40 93 6.0 8.0
2 李谧 35 92 6.0 8.0
3 易岂建 106 445 11.0 17.0
4 白永虹 46 235 9.0 13.0
5 蒲晓芳 17 38 4.0 5.0
6 林琴 27 104 5.0 9.0
7 王芳洁 7 5 1.0 1.0
8 罗雪 12 28 3.0 5.0
9 吕铁伟 42 231 9.0 14.0
10 郭鹏飞 6 33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48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月刊
1005-2224
21-133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5层
8-17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17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614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