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 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 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 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 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推荐文章
白银刘川灌区豌豆套种玉米栽培模式
刘川灌区
豌豆
玉米
套种模式
白银市沿黄灌区水地胡麻栽培技术
沿黄灌区
技术支持
高效栽培
白银市
胡麻
水地
油料作物
种植模式
浅谈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玉米-大豆
间作套种模式
优势
种类
栽培技术
东营黄灌区夏玉米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生产
东营地区
黄灌区
玉米加工业
粮食作物
需求增长
气候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来源期刊 甘肃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针叶豌豆 套种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沿黄灌区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29|S344.3
字数 4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09.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忠明 134 1428 23.0 30.0
2 杨思存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36 614 10.0 24.0
3 唐文雪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17 143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针叶豌豆
套种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沿黄灌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农业科技
月刊
1001-1463
62-1050/S
大16开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54-8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5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