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胰岛细胞移植可改善胰岛功能,但其来源匮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成胰岛细胞,在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具有较强的组织修复能力.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存2型糖尿病模型鼠胰腺、肾脏组织中的存活及转归,及对血糖及肾脏病变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8-02/07在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材料:雄性Wistar大鼠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使用的链脲佐菌素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取1只大鼠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璧纯化,传至第3代行BrdU标记后用于移植.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犁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向标准混合饲料中添加含体积分数为0.1的猪油和蛋黄高脂成分.喂养2个月后向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血糖≥16.77mmol/L且维持3d稳定代表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正常组采用标准混合饲料喂养2个月后,向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 mL(细胞数1×1 06个),其余两组注射等最PBS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及三酰甘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在肾脏及胰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7,14,21 d模型对照组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细胞移植组血糖浓度明显F降(P<0.001);移植后21 d与正常组比较,模犁对照组及细胞移植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但细胞移植组胰岛索降低幅度小于模型对照组(P<0.001).糖原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肾小球发生肥大,细胞移植组肾小球基质变薄,肥大得以改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后,模型对照组胰岛细胞明显减少,而细胞移植组胰岛细胞增加,在胰腺、肾脏组织中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位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及肾脏,并对其进行组织修复,同时可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