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孕龄<37周的早产儿,按其不同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对其听力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异常状况及婴幼儿早期听觉功能发育的规律.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孕龄<37周并进行听力评估者,共252例(504耳).根据入选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大小分为:出生体重≤1.50 kg、1.51~2.00 kg、2.01~2.50 kg以及>2.50 kg四组.每个出生体重组又根据受试者首次接受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大小,分为0~3月龄(包含3个月)、3~6月龄(包含6个月)和>6月龄三个亚组;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月龄时曾接受多次听力评估者,再设多次评估亚组.所有患儿均进行一项或是多项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声反射.结果 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的增加,ABR波V阈值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正常听力级)≤40 dB耳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随着早产儿出生后月龄的增加,ABR波V阈值也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40 dB耳的比例逐渐增加.多次评估组中,各出生体重组的ABR总好转率,最低者为56.67%;出生体重≤1.50 kg组耳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的ABR好转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51~2.00 kg组和2.01~2.50 kg组;1.51~2.00 kg组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时,测试耳ABR的好转率明显低于间隔时间为2~3月和>3月的好转率.有4例6耳ABR表现为最大强度刺激声(正常听力级103 dB)无波分化或仅见波V,而DPOAE各频点幅值却均在正常范围内,初步诊断为听神经病,其发生率为3.75%(6耳/160耳).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觉功能(包括中耳及听觉神经系统),随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月龄的增加,在一定时段存在逐渐发育完善的现象.对于听力评估异常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建立超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制度.出生体重≤1.50 kg初次听力评估异常者,重复评估间隔时间不超过2个月为宜,出生体重>1.50 kg初次听力评估异常者,重复评估间隔时间以不超过3个月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