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地震住院伤员的身心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应用作者根据应激理论设计的应激身心反应调查表[1],通过对地震伤员的观察和访谈,对在2008年5月12日至5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371名地震伤员进行身心状态的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①地震伤员灾后急性期心身应激反应较严重,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症状是睡眠困难,对突然的噪音或声音感到紧张害怕,心情沮丧,感到身体紧张,心情难以平静;②不同性别地震伤员身心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反应症状重于男性;③年龄在小于12岁、12~18岁和41~50岁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他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存在差异;④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性别、年龄、文化、个人受伤情况有关.结论:地震伤员灾后身心反应严重,急性期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推荐文章
四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
四川
汶川
地震
心理危机
干预
长宁窗地震与四川及邻区M≥5.5地震的对应关系
长宁窗
四川及邻区
中—强地震
地震预测指标
四川盆地内部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预测意义分析
四川盆地
少震与弱震区
MS≥4.5地震
预测效能
四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
四川
汶川
地震
心理危机
干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5·12地震住院伤员心身状态调查及急性期心理干预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四川 地震 伤员 身心反应 心理干预
年,卷(期) 2009,(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05-25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9.4|P31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静 353 3005 29.0 45.0
2 王英 60 210 8.0 12.0
3 黄雪花 39 197 8.0 11.0
4 杨晓蓉 31 63 6.0 7.0
5 李小麟 67 338 10.0 14.0
6 胡晓林 21 222 9.0 14.0
7 张麒 7 13 2.0 3.0
8 赵涵 1 0 0.0 0.0
9 刘亚萍 2 0 0.0 0.0
10 杨群莲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
地震
伤员
身心反应
心理干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