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一种多联吡啶钌配合物(bpy)2Ru(phenCl4)(PF6)2,bpy为2,2′-联吡啶,phenCl4为3,4,7,8-四氯-1,10-邻菲罗啉,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这是典型的金属到配体(MLCT)的跃迁,其光致发光性能也显示出MLCT迁移特征,并且随溶剂不同,其最大发射波长从630 nm变化至649 nm. 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受pH值影响不大,与随pH值增大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增大的联吡啶钌不同,尤其在强碱条件下,其背景电致化学发光很小.
推荐文章
一种新型的肼基硫代酸苄酯希夫碱钌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
希夫碱
配合物
合成
电子吸收光谱
一种新型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太阳光谱响应特性
二茂铁衍生物
吡啶基噻唑
Ru
多吡啶配合物
合成
太阳光光谱响应特性
新型联吡啶二羧酸镝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联吡啶羧酸配体
镝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荧光性质
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毛细管电泳
固定化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四氯邻菲罗啉 pH影响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6-7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
字数 24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18.2009.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启军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63 324 9.0 15.0
2 丁玉强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34 107 6.0 9.0
3 郑昌戈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 29 3.0 5.0
4 袁荷芳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 5 1.0 1.0
5 孙树全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四氯邻菲罗啉
pH影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