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普通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抗原(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D10、SMA、P63在6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病、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乳腺增生病变(1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纤维腺病及13例乳腺导管上皮轻、中及重度非典型增生病例)中,三种抗体均显示病变导管周围肌上皮层完整阳性,呈花环状结构,染色强度均为2+~3+;在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中,显示肌上皮细胞层3+完整阳性的导管数/病变导管总数的结果 分别是:CD10抗体为92/384(23.96%)、SMA抗体为185/384(48.18%)、P63为80/384(20.83%).三种抗体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有差别(P<0.05).另外,SMA抗体染色有6/15(40%)病例显示所有导管肌上皮层2+/3+完整阳性,CD10和P63抗体各为4/15(26.7%)病例阳性.抗体表达阴性率分别为CD10:170/384(44.27%),SMA:74/384(19.27%)、P63:127/384(33.07%);在30例乳腺浸润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三种抗体染色肌上皮细胞均显示阴性结果 .结论 CD10可成为继SMA,P63后又一个肌上皮细胞标记抗体,对判断乳腺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存在与否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34βE12、P6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肿瘤
细胞角蛋白(34βE12)
肌上皮标记物(P63)
肌上皮细胞标志物p63、α-SMA和Calponin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肿瘤
肌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p63
α-SMA
Calponin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D10、SMA和P63在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啡肽酶/生物合成 肌动蛋白类/生物合成 反式激活因子类/生物合成 乳腺肿瘤/代谢 上皮细胞/代谢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2-4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8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09.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亚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 4 33 2.0 4.0
2 李代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 52 221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啡肽酶/生物合成
肌动蛋白类/生物合成
反式激活因子类/生物合成
乳腺肿瘤/代谢
上皮细胞/代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