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项针加腹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项针、腹针,穴取风府、风池、天柱、中脘、关元等;对照组穴取臂臑、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和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下降、时限缩短、阈值增高(均P<0.01).在改善患者上下肢Fugel-Meyer评分、下肢Ashworth分级、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项针加腹针能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推荐文章
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针刺疗法
子午流注纳干法
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针
运动疗法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FM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痉挛 项针 腹针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9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4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智龙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112 818 16.0 27.0
2 吉学群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44 469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33)
二级引证文献  (22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3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4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9(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2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痉挛
项针
腹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针灸
月刊
0255-2930
11-2024/R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32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