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虚实关联证候结构类型特征及最具癌变趋向的证型.方法 多中心临床协作,采集324例Dys虚实关联证,聚类统计证候结构类型,同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或癌胚抗原(CEA),并以TSGF、CEA水平判断癌变趋向程度.结果 Dys虚实关联证有5类11种,5类中肝胃气滞并/兼气阴两虚类占30.9%;湿热蕴胃并/兼胃阴不足类占23.5%;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类占15.4%;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占12.3%;痰湿中阻并/兼脾气虚弱类占11.1%.TSGF、CEA水平的高峰值出现在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证,表明是最具癌变趋向的证型.结论 Dys证候呈11种虚实关联结构的多态性分布,从证候层面向临床揭示了趋向癌变的两种高危证型.
推荐文章
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组合模式对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价值研究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肿瘤标志物
肺功能
肺纤维化评分
孕期相关血清标志物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β-痕迹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子痫前期
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综述
肿瘤标志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黏膜异型增生证候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黏膜异型增生 虚实关联证 证候特征 癌变趋向证型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证的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1-5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1668.2009.06.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志宏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37 156 7.0 10.0
2 宇文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67 460 14.0 17.0
3 彭宁 19 182 10.0 13.0
4 牛阳 8 64 4.0 8.0
5 王捷虹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00 557 12.0 18.0
6 陈丽英 7 48 4.0 6.0
7 刘梅君 4 2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6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黏膜异型增生
虚实关联证
证候特征
癌变趋向证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