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入侵种种子生物学各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入侵趋势和评估可持续管理的策略.研究通过对部分菊科入侵种种子(瘦果)进行的室内萌发实验和土壤埋藏实验,通过与相关研究的对比和分析,对这些入侵种的萌发能力和幼苗建群特性进行了研究.10个入侵种种子室内萌发实验的结果表明,在25℃、12h光照的情况下,除钻形紫菀和一年蓬以外,被研究的其它8个种的终萌发率超过了50%,而且都显示出早期快速萌发的特点.用SPSS的曲线拟合工具对10个种的累积萌发趋势进行了曲线回归分析,对应的最佳模型均为三次曲线方程.不同土壤埋藏深度下幼苗出苗实验的结果表明,菊科8个入侵种的种子在表土的出苗率均最高,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种子的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3 cm以上时,所有种子均不能出苗.种子在不同的埋藏深度的出苗情况与种子的大小有关,较大种子破土能力相对较强;种子在不同的埋藏深度的出苗情况与种子本身的萌发能力也相关.土壤埋藏期限的实验结果表明,随埋藏时期的增加,小蓬草、苏门白酒草和一年蓬3个人侵种种子的活力逐步降低,在土壤中埋藏12个月后,其活力分别为21.34%、18.15%和27.38%.这些入侵种较广的种子萌发温度适应范围和高萌发率为防除工作带来了困难.在生产上,可通过不同时期的翻耕、将种子深埋等措施减少这些入侵种的危害.
推荐文章
干旱胁迫对白花鬼针草异型瘦果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干旱
白花鬼针草
异型瘦果
适应性
菊科几种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种子需光发芽特性差异
入侵菊科植物
非入侵菊科植物
需光发芽特征
低温处理
PEG处理
水杨酸处理
五种菊科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及其入侵性
菊科
入侵植物
温度
种子萌发率
光照和温度对入侵植物大狼耙草异型瘦果萌发的影响
大狼耙草
光照
温度
异型瘦果
萌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部分菊科入侵种种子(瘦果)的萌发能力和幼苗建群特性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菊科 埋藏实验 萌发 入侵种 幼苗 种子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51-185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59|Q948.1|X176
字数 53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09.05.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建华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39 421 12.0 20.0
3 强胜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240 5632 40.0 62.0
6 吴海荣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16 590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9)
共引文献  (21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24)
二级引证文献  (155)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9(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菊科
埋藏实验
萌发
入侵种
幼苗
种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