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门脉高压症是指各种肝内外因素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对胃肠道的影响尤为明显.继1882年Banti描述了门脉高压症之后,1902年Gilbert等提出"门静脉高压症"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1],Sarfeh于1986年又提出了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概念[2],直到1991年Kozarek等才提出门脉高压性肠病(PHE)的概念[3].PHE包括门脉高压性十二指肠、小肠和结直肠病.国内外关于PHG的研究已经非常系统和深入,但是关于PHE的研究却显得很零散,其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组织学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就PHE的以上各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推荐文章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
门脉高压性胃病
胃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血管成像
晚血门脉高压症门脉内径、门脉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相关性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内径
门静脉压力
食管静脉曲张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2例分析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胃底静脉曲张结合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及其影像学评估
肝硬化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门脉高压性肠病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5|R5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一平 168 1128 18.0 25.0
2 于卫华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