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埕东北坡新近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气源是埕东北坡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通道,盖层是新近系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保存条件,利用"网毯运聚"成藏模式,指出生油洼陷中天然气先沿成藏体系下部的油源断裂网纵向运移,再沿不整合面和馆下亚段块状砂岩等"毯状"疏导层横向运移,在内部油气沿砂体及切割砂体的小断层进行再分配,最后在新近系曲流河道沉积有效砂体中聚集成藏.同时,利用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对埕东北坡新近系舍气河道砂体进行描述,通过钻探证实该区具有较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
推荐文章
碱山构造新近系气藏特征及天然气聚集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
碱山构造
天然气
储集层
气藏
特征
聚集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古近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
古近纪
深层
气藏形成
分类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超晚期天然气成藏特征
珠江口盆地
气藏形成
气源岩
排烃
地壳运动
勘探区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的地球化学模式
四川盆地
石炭系
地球化学
气藏
形成
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埕东北坡新近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内江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埕东 新近系 河流相 网毯运聚 成藏模式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1,107
页数 2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40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436.2009.06.08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孝军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2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埕东
新近系
河流相
网毯运聚
成藏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江科技
月刊
1006-1436
51-1185/T
大16开
四川省内江市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29
总下载数(次)
43
总被引数(次)
35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