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复位对23例双侧唇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该方法通过设计侧唇的皮肤红唇粘膜三角瓣插入前唇皮肤粘膜交界处,以补充前唇的组织量,再造唇弓和唇珠.同时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23例双侧唇裂患者术后双侧唇高、鼻翼和唇红对称,鼻孔等大,鼻堤明显,无鼻底凹陷,唇弓自然,效果满意.结论:此法修复双侧唇裂能较好地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再造唇弓和唇珠,具有设计简单易行,切除组织量较少,瘢痕较小,术后形态功能俱佳的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口轮匝肌重健术整复单侧唇裂107例临床观察
口轮匝肌
重健修复术
单侧唇裂
正常与单侧唇裂口轮匝肌和上唇血管的应用解剖
唇裂
上唇
应用解剖
功能修复
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解剖学重建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双侧唇裂
会圆术
口轮匝肌
肌膜
解剖学
修复
改良Millard's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双侧唇裂
修复
口轮匝肌环重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复位在双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口轮匝肌 修复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颌面美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9-17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2.2+1
字数 1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6455.2009.1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韦强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58 194 7.0 9.0
2 于海生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27 73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侧唇裂
口轮匝肌
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医学
月刊
1008-6455
61-1347/R
大16开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52-2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5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79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