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桂西北石山区退耕还林样地进行地表径流量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地表径流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依据,从而选择更有效的退耕还林类型,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径流跟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气温有关,月地表径流量与当月的日平均降雨量有关.②3个样地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喜树人工林(2.52 mm)>玉米地(2.17 mm)>喜树+吊丝竹人工林(0.84 mm),说明喜树+吊丝竹样地的地表径流量较小,其保持水分效果比喜树和玉米样地好,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模式.③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为: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总体的趋势是地表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但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不是正比关系,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推荐文章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固碳效益评价
喀斯特
峰丛洼地
退耕还林还草
固碳效益
岔口小流域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退耕还林
持续发展
Binary Logistic模型
西北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分析
退耕还林
生态文明建设
新一轮
规模分析
西北地区
平遥退耕还林模式初探
退耕还林
造林模式
树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桂西北退耕还林模式下小流域径流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地表径流 退耕还林模式 降雨量 桂西北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资原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2-30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55
字数 27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9.07.1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承标 广西大学林学院 102 1045 17.0 25.0
2 赖家业 广西大学林学院 65 900 17.0 26.0
3 庄嘉 广西大学林学院 17 85 5.0 8.0
4 李保平 广西大学林学院 14 238 10.0 14.0
5 陈朝山 广西大学林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表径流
退耕还林模式
降雨量
桂西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