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Stǒmer关于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中运动的理论模型,分析得出高能电子在地球周围的运动区域.结合高空核爆形成放射性烟云的经验模型,推断高空核爆在地球周围形成人工辐射带的基本区域.进而利用高空核爆裂变特性和辐射带中高能粒子的分布特性,计算得到高空核爆形成人工辐射带的电子密度通量,并对高空核爆激发的人工辐射带特征与核爆炸的爆点纬度、高度及当量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定量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0.1-1Mt TNT当量的高空核爆,预计在地球周围可形成电子通量密度比自然辐射带高3-4个量级的人工辐射带.形成的人工辐射带中心位置主要受核爆爆点地磁纬度的影响,核爆的爆高和核爆的当量则对人工辐射带的厚度及其中高能电子的通量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推荐文章
空中核爆炸电离效应的数值模拟
核爆炸
低空
高空
电离效应
高空核爆炸X射线电离的时空分布数值模拟
高空核爆
电子分布
数值模拟
核爆炸装置热力学研究
核爆炸装置
放热功率
温度场
数值仿真
热力学分析
高空核爆炸瞬发辐射电离效应的数值模拟
高空核爆炸
瞬发辐射
大气电离
蒙特卡罗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空核爆炸形成人工辐射带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高空核爆 人工辐射带 高能电子通量 爆炸当量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71-5878
页数 8页 分类号 O4
字数 57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9.08.1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彬彬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4 78 6.0 8.0
2 赵正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56 658 13.0 15.0
3 顾旭东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5 39 4.0 5.0
4 汪枫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6 5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空核爆
人工辐射带
高能电子通量
爆炸当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