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入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起来,“燥”也就成为了秋季的主气,中医称之为“秋燥”。秋燥一般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一般多见于初秋时节,此时天气尚热,犹有下火之余气,或因久睛无雨、骄阳久晒所致;后者则一般常见于晚秋季节,此时天气寒瘃,近于冬寒之凉气。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都往往会导致人体阴津耗伤,进而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同时燥可伤肺,因而使人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以及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烂嘴角、鼻出血、咳嗽等一系列症状。
推荐文章
滋阴活血润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干燥综合征
滋阴活血润燥法
燥痹
中医
验案
试论干燥综合征以燥毒为本
干燥综合征
燥毒
解毒清燥
论清燥救肺汤与干燥综合征“燥咳”之契合性
清燥救肺汤
干燥综合征
燥咳
从“伏燥”致病论治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伏燥”致病
卫气营血
三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备战“秋燥综合征”
来源期刊 为了孩子:下半月号3-7岁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综合征 备战 干燥 天气 皮肤 症状 时节
年,卷(期) wlhzs_200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F74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综合征
备战
干燥
天气
皮肤
症状
时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为了孩子:2-7岁(下)
月刊
1000-4319
31-1026/C
上海市普陀区顺义路18号绿地同创大厦27
4-698
出版文献量(篇)
5838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