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百蕊草抗炎有效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DAD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并结合1H-NMR、13C-NMR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紫云英苷(Ⅰ)、芸香苷(Ⅱ)、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Ⅲ)、5-甲基山奈酚(Ⅳ)、芹菜素-5-O-葡萄糖-鼠李糖苷(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推荐文章
山楂籽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
山楂籽
黄酮类化合物
最佳提取工艺
3种苦竹竹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苦竹
竹笋
分光光度法
黄酮类化合物
狭叶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狭叶柴胡
器官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动态变化
沙棘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沙棘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百蕊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百蕊草 黄酮 有效部位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成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8-5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4.1|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454.2009.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荣继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2 657 12.0 22.0
2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92 865 13.0 20.0
3 张经华 88 873 16.0 25.0
4 刘洋 20 145 8.0 11.0
5 Zahida Parveen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8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百蕊草
黄酮
有效部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