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断层解剖学,并与影像学的结果 相对照.方法 将45例干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使用SHIMADZU型CT机,将第1组干颅按颅底检查仰卧摆放,层厚1mm,冠状面扫描从硬腭后缘开始,不间断扫描扫至上颌窦后壁结束;将第2组干颅行横断面扫描,横断面以硬腭平面为基线,层厚2mm,平行向上扫描至眶下裂;将第3组干颅行矢状面扫描,以正中剖面矢状面为基线,层厚2mm,平行向外扫描至上颌类外侧壁.按影像扫描基线分别在三组颅骨标本上做好标记.使用自制的切片刀分别沿CT的冠状面,水平面及矢状面扫描基线行相应的断层切片.逐层测量冠状面、水平面及矢状面的有关孔距和径值,并与CT结果 相对照.结果 冠状面上,左右两侧翼腭窝的第一至第六层70%(21侧)呈斜倒梯形,30%(9侧)呈斜四边形;第七至第十层均表现为管形.水平面上,左右两侧翼腭窝第一、二层其前、后壁主要表现为凸面均向后的双弧形80%(24侧);第三、四层主要表现为凸面相对的双弧形约66.7%(20侧);第五、六层主要表现为管形60%(18侧);第七、八、九、十层则全部表现为管形.水平面上,第一至六层翼腭窝左右径大于前后径,第七、八、九、十层翼腭窝左右径约等于前后径.在颅骨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平均值为(19.21±3.42)mm;厚度平均值为(0.74±0.42)mm;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平均值为(0.63±0.31)mm.左右两侧翼腭窝CT扫描各项数据的测量结果 与左右两侧翼腭窝的相关洲量指标解剖测量结果 一致.结论 骨性翼腭窝断层解剖学研究弥补了对其局部解剖的局限,并为其影像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推荐文章
翼腭窝区的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
翼腭窝区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断层解剖学观察
颅骨
翼腭窝
断层解剖
冠状面
水平面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翼腭窝
解剖学
内窥镜
外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
来源期刊 西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翼腭窝 断层解剖 CT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7-1269,127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22
字数 29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511.2009.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卫华 46 154 7.0 9.0
2 李鑫 成都医学院教学保障处 32 121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翼腭窝
断层解剖
C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医学
月刊
1672-3511
51-1654/R
大16开
成都市武候区浆洗街8号国嘉南苑10F-6号
62-24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5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42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