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目前只有通过控制血糖浓度的方法来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因此创建一种快速、稳定、精确测定血糖浓度的方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的:观察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地点:观察实验,于2009-02/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内完成.材料:将CHIT/AuNPs膜电镀到金电极表面,利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传感器.方法:以K3Fe(CN)6为探针离子,采用三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特性及电催化活性,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特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及稳定性与重复性进行考察.主要观察指标: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葡萄糖浓度和响应电流的关系.结果:在0.001~6 mmol/L范围内,葡萄糖浓度和响应峰电流成线性关系.且该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2 s),重复性及稳定性好,检出限低(26.56 μmol/L),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结论:以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材料研制的葡萄糖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并且对葡萄糖的响应速度快,评测结果为可以应用于临床.
推荐文章
普鲁士蓝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普鲁士蓝
溶胶-凝胶法
葡萄糖氧化酶
TiO2纳米管阵列孔径调控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性能
葡萄糖氧化酶
TiO2纳米管阵列
孔径
扩散阻抗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制备
生物过程
基于金纳米棒-壳聚糖复合膜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金纳米棒
壳聚糖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阻抗谱
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和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核酸生物传感器
酶生物传感器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组织生物传感器
抗体和受体生物传感器
仿生材料生物传感器
微纳米传感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生物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壳聚糖 电镀 纳米金 葡萄糖氧化酶
年,卷(期) 2009,(2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89-57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13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29.04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彦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20 176 8.0 12.0
2 吴国权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壳聚糖
电镀
纳米金
葡萄糖氧化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