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茴拉西坦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于茴拉西坦胶囊0.2g/次,3次/d口服.同时每日给于血栓通针0.3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选用血栓通针0.3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后MMSE积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3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MMSE积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t=4.35,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茴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推荐文章
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54例
尼莫地平
茴拉西坦
痴呆,血管性
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高压氧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奥拉西坦
尼莫地平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还少丹合并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还少丹
奥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治疗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茴拉西坦 治疗效果
年,卷(期) 2009,(19) 所属期刊栏目 用药与体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9.1+3
字数 16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110.2009.19.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树兰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性痴呆
茴拉西坦
治疗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半月刊
1673-5110
41-1381/R
大16开
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36-178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95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11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