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和杏树(Prunus armeniaca)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监测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的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3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地;(2)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高低表现一致,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相关分析表明其与微生物生物量、总氮及土壤水分等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3种人工林间未见显著差异,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间均未见显著相关性.总之,3种人工林相比较,种植刺槐林与其它两种人工林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量及代谢活性,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受不同树种的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
刺槐
油松
人工林
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黄土区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坡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黄绵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植被
生态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人工林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733
页数 7页 分类号 Q145|Q16|Q938|S154.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9.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 1899 22.0 36.0
2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36 24521 87.0 154.0
3 刘国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110 5093 38.0 70.0
4 胡婵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714 14.0 14.0
8 靳甜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6 356 6.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7)
共引文献  (82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472)
二级引证文献  (56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5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6(8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7(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2)
2018(1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20)
2019(1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8)
2020(5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人工林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