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摘要:
目的 评价银杏叶滴丸治疗多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应用银杏叶滴丸,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状态检查(MMSE)、Barthel指数评分、长谷川智力量表、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MMSE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滴丸治疗MID的临床疗效肯定,无毒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推荐文章
银杏叶滴丸对脑梗死病人p 38活性的调控作用
脑梗死
银杏叶滴丸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银杏叶滴丸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慢性心肾综合征
瘀血内阻证
银杏叶滴丸
心功能
肾功能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银杏叶
尼麦角林
血管性痴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杏叶滴丸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机制
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银杏叶滴丸 多梗死性痴呆 血液流变学 血脂 内皮细胞功能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4-27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R28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349.2009.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敏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125 451 11.0 16.0
2 张洪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中心 182 1002 16.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杏叶滴丸
多梗死性痴呆
血液流变学
血脂
内皮细胞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半月刊
1672-1349
14-1312/R
大16开
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200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65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13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