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口服环孢素A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故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安全、有效地用药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建立心脏移植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分析药物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建立最佳给药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样本对照观察,2003-08/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实验室完成.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心脏移植患者,环孢素A胶囊、强的松、霉酚酸酯三联用药治疗.方法:受者早上服药前取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混匀.在10 mL具塞玻璃试管内加入内标环孢素B贮备液10 uL,加入1 mL全血,再加入0.2mol/L NaOH溶液1 mL,混匀.取上清液加入另一试管,于60℃水浴挥干,冷却至室温,残渣加入0.05 mol/L盐酸与乙腈混合液100 μL溶解,再加入400 μL正己烷洗涤,离心5 min,取下层液20 μL进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环孢素B为内标、214 nm处紫外检测,对心脏移植受者进行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给予用药剂量调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结果:受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有很好的分离度,环孢素A绝对回收率均不低于75%.监测结果显示环孢素A药物最高浓度产生在移植后第10天,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移植后14 d谷浓度维持在200~300 μg/L,受者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满足心脏移植后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需求,心脏移植后短期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300 μg/L较适合.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首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的药物监测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环孢素A 药物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年,卷(期) 2009,(4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83-87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7
字数 1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44.04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移植
环孢素A
药物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