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表明,川芎嗪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1/2007-06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材料: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0 mL∶80 mg),使用时用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稀释,为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产品;肝星状细胞株HSC.T6,系SV40转染SD大鼠肝星状细胞而成,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方法:培养肝星状细胞株,传至三四代时增殖明显即可用于实验.实验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药物干预组:分别加入川芎嗪0.01,0.1,1,10,50,100,200,400,600,1 000 mg/L后作用于HSC-T6.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肝星状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及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川芎嗪100~1 000 mg/L各剂量组作用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值均降低(P<0.01).在川芎嗪100-1 000 mg/L这一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加大,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②川芎嗪(100,200 mg/L)对Ⅰ、Ⅲ型胶原、透明质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P<0.05~0.01),并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10 mg/L川芎嗪对Ⅰ、Ⅲ型胶原均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P<0.05).③100,200 mg/L川芎嗪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比值增大(P<0.05~0.01).结论:川芎嗪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从而促进胶原降解,使细胞外基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