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17例严重移位(Judet分级Ⅲ级36例,Ⅳ级81例)的桡骨颈骨折,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8个月,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术后患儿无肘关节僵硬发生,前臂旋转功能绝大部分未丢失,无桡骨颈骨骺坏死及肘外翻等情况出现.优107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儿童严重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造成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严重移位儿童桡骨颈骨折固定确实,避免了骨折术后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严重移位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推荐文章
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桡骨颈骨折
可吸收棒
肱骨外髁骨折
桡骨颈骨折
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桡骨头
Mason I
Ⅲ型骨折
手术治疗
可吸收钉棒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
可吸收钉棒
骨折固定术,内
桡骨头骨折
骨折,粉碎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吸收棒治疗严重移位儿童桡骨颈骨折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儿童 桡骨颈骨折 可吸收棒
年,卷(期) 2009,(22)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3-288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83.41|R687.3
字数 2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09.22.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159 783 15.0 19.0
2 张德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108 658 14.0 20.0
3 周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10 21 3.0 4.0
4 刘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91 384 10.0 14.0
5 刘传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67 351 10.0 15.0
6 覃佳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60 287 10.0 13.0
7 曹豫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30 11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儿童
桡骨颈骨折
可吸收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