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目前尚无能较好地反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变化过程的疾病模型,从而影响了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观察.目的:通过给予兔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临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6/2005-08在安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0~3.2 kg.地塞米松由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5 g/L.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予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d),对照组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共6周.主要观察指标:于应用激素前后作血脂、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于2,4,6周行X射线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自第2周开始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三酰甘油水平从第1周起明显升高(P<0.01),凝血晦原时间从第2周起明显缩短(P<0.05),于第4周开始出现骨密度不均匀,6周时变化为股骨头软骨下区可见不规则的囊性透亮区,有局限性骨密度增高、硬化,关节间隙正常,骨小梁毛糙、变形,股骨干周围骨皮质变薄,2周时光镜下见骨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肥大,4周以后出现典型骨坏死;电镜观察坏死骨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溶解的病理过程.结论: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股骨头坏死模型.
推荐文章
SARS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
儿童
治疗
低剂量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建立
骨坏死
激素
缺血
动物模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技术
治疗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剂量激素诱导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 疾病模型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5.1
字数 48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桂斌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57 353 12.0 15.0
2 卜海富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65 583 13.0 19.0
3 刘德宝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19 11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
疾病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