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对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对甲基苯砷酸(p-As)、一甲基砷(MMA)、砷酸盐(As(Ⅴ)) 5种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紫外检测方法,研究了检测波长、缓冲体系种类、pH值及其浓度、分离电压、温度、进样时间等因素对5种形态砷化合物的分离度、灵敏度、重现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195 nm、20 mmol/L NaH2PO4-5 mmol/L Na2B4O7(pH=6.25)缓冲溶液、20 kV运行电压、3.0 kPa压力进样10 s条件下,5种不同形态砷化合物在11 min内取得完全分离,5种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50%~1.51%和1.65%~3.36%,检出限(3S/N)为0.004~0.30 mg/L.本法成功地应用于虾米中不同砷形态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3%~106%之间.
推荐文章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CE)
形态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CE)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
手性选择剂
手性药物
手性分离
中药生物碱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毛细管电泳
分离模式
生物碱
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样品预富集新技术
毛细管电泳
样品预富集
pH调制样品堆积
浊点萃取
固相萃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细管电泳紫外吸收法分离检测海洋生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形态分析 虾米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4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820.2009.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桂娣 福州大学化学系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5 484 14.0 21.0
3 付凤富 福州大学化学系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132 6.0 11.0
6 郑进平 福州大学化学系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72 3.0 3.0
7 黄红霞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 12 150 7.0 12.0
8 齐国敏 福州大学化学系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7 1.0 4.0
9 许锦华 福州大学化学系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79)
二级引证文献  (26)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细管区带电泳
形态分析
虾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