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家蚕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连续回交,将耐热基因导入到敏感品种欧_(17)中,经过6代回交,耐热辅助选择,2代自交.[结果]获得了具有耐热基因的家蚕近等基因系(新种质).同时监测了各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并利用SSR标记与耐热基因连锁的品种尝试耐热实用品种的杂交种组配.[结论]成功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监测了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饲养成绩,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
推荐文章
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的分子标记检测
小麦
近等基因系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白粉病抗性
小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研究
小麦
基因标记
rht基因
RAPD
玉米Rf3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与效益分析
玉米
标记辅助选择(MAS)
表型选择(PS)
近等基因系
效益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蚕耐热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应用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蚕品种 培育 近等基因系 SSR分子标记
年,卷(期) 2009,(36)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与饲料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83-17985,180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8
字数 37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9.36.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健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97 457 9.0 17.0
2 赵远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9 137 6.0 11.0
6 吴阳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18 107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蚕品种
培育
近等基因系
SSR分子标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