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已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种重要方法,但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成为当前疾病治疗的主要局限.为此对超声在判断和减少血管支架置入再狭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的超声评价方面的文献,共检索到2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最终纳入6篇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支架置入前的应用.②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及其效果评价.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置入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的评价.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在支架置入前可精确测量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血管腔面积,以便选择大小、长度适合的支架,指导支架行之有效的放置.②血管内超声探头可以观察到支架扩张是否完全,扩张后的支架是否对称,精确测量扩张后支架的大小以及支架与血管壁的紧贴程度.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监测血管支架置入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明确血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原因,指导对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治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结论:血管内超声弥补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不足,在其指导下的支架置入可获得较大的支架面积和较小的再狭窄率.在血管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超声可准确检测支架的扩张程度及血管壁内贴壁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定 期监测支架内的血流情况,对血管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评估及预防再狭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例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术
脑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性疾病
血栓
狭窄
血管内治疗
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率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检查
早期诊断率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过程中的应用与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支架置入
年,卷(期) 2009,(48)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9-95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62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48.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红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27 5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内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支架置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