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功能磁共振成像了解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所引起的脑激活区状态.方法:纳入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选取右侧太溪穴,采用组块刺激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或非捻转,非捻转即手放在针柄,但不进行任何操作.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捻转刺激太溪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的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的额下回BA45和左顶叶的项下小叶BA40;而非捻转刺激则没有激活.结论: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的激活不同,与本经相关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刺激健康青年太溪穴和假穴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针刺
功能磁共振
穴位
太溪穴
假穴
不同强度电刺激诱发岛叶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功能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痛觉
岛叶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针刺
太溪穴
循经远取
功能磁共振
针刺足阳明胃经原穴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足阳明胃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捻转和非捻转刺激太溪穴后脑激活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 穴位 太溪穴
年,卷(期) 2009,(26)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20-5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814.46
字数 39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2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华军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12 65 4.0 7.0
2 朱芬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19 179 8.0 12.0
3 陈尚杰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35 400 13.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功能磁共振
穴位
太溪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