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明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 以吉密豆1号(矮秆,母本)、吉育47(株高正常,父本)、辽豆14(株高较高,父本)及其杂交F1、F2代和回交BC1、BC2代为材料,研究吉密豆1号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 F1代平均株高均高于中亲值,矮秆性状表现为隐性;杂交组合(吉密豆1号×吉育47、吉密豆1号×辽豆14)与双亲回交世代株高的分离比例符合1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例;2个组合F2代株高的分离比例为3∶ 1.[结论] 吉密豆1号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推荐文章
矮秆糯小麦农艺性状遗传研究
矮秆
糯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
小麦矮秆突变体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小麦
矮秆突变体
矮秆基因
赤霉酸反应
分子标记
基因等位性测验
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大豆
矮秆
株高
株型
遗传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吉密豆1号 矮秆性状 基因
年,卷(期) 2009,(23)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与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45-10946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65.1
字数 13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9.23.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宝泉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12 61 5.0 7.0
2 闫昊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13 53 5.0 7.0
3 王博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8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吉密豆1号
矮秆性状
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