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迭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阃.
推荐文章
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大口黑鲈
优鲈1号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出膜时间
受精卵
孵化率
滇池高背鲫人工繁殖技术
滇池高背鲫
人工繁殖技术
关键
规模化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鳜鱼
人工繁殖
苗种
培育
锦鲤人工繁殖及苗种选育技术
锦鲤
人工繁殖
孵化
苗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苗种体色变化观测试验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长尾彩鲫 人工繁殖 体色变化 观测
年,卷(期) 2009,(17)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0-3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965.117
字数 49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09.17.2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晓红 31 86 4.0 8.0
2 张竹青 44 191 8.0 11.0
3 李建光 53 197 8.0 11.0
4 朱玲 28 102 6.0 9.0
5 胡世然 18 100 6.0 9.0
6 刘艳 5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尾彩鲫
人工繁殖
体色变化
观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科技
半月刊
1007-5739
34-1278/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4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97
总下载数(次)
131
总被引数(次)
1665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