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透过传统文化的历史延伸脉络,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更新拓展.要使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象征符号在Ⅵ设计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进行再创造.
推荐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
艺术
分类
浅论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陶瓷艺术
传统文化
发展
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
“义利观”
“和平”
独立自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与Ⅵ的结合与发展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传统文化象征符号 结合 发展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艺术博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0-240
页数 1页 分类号 J0
字数 23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尽蓉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统文化象征符号
结合
发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包装科技博览
旬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653
总下载数(次)
105
总被引数(次)
316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