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大量逆冲与平移断层运动学详细分析与观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实测断层擦痕矢量数据组进行了区域应力场反演,根据对断层叠加关系的分析及叠加褶皱的验证,划分出上扬子北部经历过3期挤压构造应力场演化,从早到晚分别为:第1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第2期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和第3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结合相关的地质现象,认为在这3期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分别形成了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的川东隔档式褶皱带和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由此表明,上扬子北部褶皱带的形成顺序为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川东隔档式褶皱带→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
推荐文章
巢湖北部褶皱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巢湖北部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构造演化
褶皱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
构造
褶皱
应力场
褶皱波长
褶皱等距性
古地应力记录仪
塔里木盆地与相邻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
区域构造演化
相邻褶皱带
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邻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应力场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
构造运动
变形速率
应力场
有限元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上扬子北部褶皱带的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大巴山褶皱带 川东隔档式褶皱带 湘鄂西隔槽褶皱带 构造应力场 断层擦痕矢量分析 叠加褶皱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79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2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0.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47 4810 40.0 65.0
2 张力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6 233 5.0 15.0
3 胡召齐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1 421 10.0 11.0
4 陈印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0 185 6.0 10.0
5 张必龙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3 333 9.0 13.0
6 魏鑫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6 6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2)
共引文献  (294)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49)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大巴山褶皱带
川东隔档式褶皱带
湘鄂西隔槽褶皱带
构造应力场
断层擦痕矢量分析
叠加褶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