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科学进展       
摘要:
1980年以来,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发生了高强度的采沙活动,由此导致水文条件发生显著变异,河床形态出现溯源变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与水文资料的对比分析,东江下游段溯源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大规模采沙直接引起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大幅下降,尤以枯水期表现最为显著,博罗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逐年右偏;②采沙引起河床高程大规模降低,即为一级溯源变形,其显著的特征是水面比降大,由此引起河床发生强烈冲刷,遂派生出河床演变的二级溯源变形,二级溯源变形的长期发展将使河床变形趋于平缓;③采沙河段必然发生河床断面形态及尺度的物理变形,按其发生的时间过程分为各具特色的3段:变形完成段(东江网河区)、变形进行段(石龙到博罗段)及变形影响段(博罗以上河段).
推荐文章
东江剑潭枢纽上下河段"溯源变形"分析
无序采沙
水位
流量
成潮上溯
溯源变形
喇嘛溪沟溯源侵蚀机理研究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水力侵蚀
重力侵蚀
鄂东南崩岗崩壁溯源侵蚀特征研究
崩岗
侵蚀机理
降雨量
溯源侵蚀
鄂东南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东江下游博罗浅滩河段航道整治
人类活动
河床演变
航道整治
数学模型
博罗浅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江下游河段溯源侵蚀特征与机理
来源期刊 水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东江下游河段 人工采沙 溯源侵蚀 机理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1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杰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158 1231 18.0 26.0
2 贾良文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6 156 8.0 11.0
3 曾学智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江下游河段
人工采沙
溯源侵蚀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科学进展
双月刊
1001-6791
32-1309/P
大16开
199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9793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