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NCEP/NCAR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气块轨迹计算,对2005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Transport,简称TST)的近地层源区、输送路径及其时间尺度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夏季亚洲季风区TST两个主要的边界层源区,一个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另一个是青藏高原南部、孟加拉湾以及印度半岛中北部等地区,上述两个区域与夏季强对流的分布相一致.在对流层顶高度附近(约16 km高度),两个近地层源区的垂直输送贡献相当.但进一步分析发现,穿越对流层顶高度的质量输送只有约10%能够进入20~22 km高度的平流层中,且主要源于以青藏高原南侧为代表的南亚季风区(约贡献75%),这进一步强调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在全球TST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轨迹分析显示,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的"入口区"主要在(25°N~35°N,90°E~110°E)区域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TST路径受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闭合环流、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和赤道东风急流的共同控制.(3)亚洲季风区TSR两个主要的过程,一个是和夏季湿对流抬升直接联系的快速输送过程,它可以使近地层大气在1~2天内输送到平流层中,贡献了整个TST的10%~30%;另一个是大气辐射加热所致的大尺度垂直输送,该输送是一个相对的慢过程,时间尺度一般为5~30天.此结果意味着,源于地表的短生命周期的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光化学反应过程对该区域平流层臭氧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推荐文章
亚洲夏季风是低层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途径
亚洲夏季风
进入平流层通道
亚洲污染物
气候环境效应
夏季青藏高原对流层—平流层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的若干问题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青藏高原
亚洲夏季风
南亚高压
深对流
大气化学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物质分布与输送特征
水汽
冰水含量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
脱水机制
南亚高压对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上层水汽异常分布的动力效应
南亚高压
对流层上层
水汽异常分布
动力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的源区、路径及其时间尺度的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 亚洲季风区 边界层源区 输送路径 时间尺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505
页数 分类号 P421
字数 9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卞建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31 623 12.0 24.0
2 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156 6299 43.0 74.0
3 施晓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7 990 18.0 31.0
4 陈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242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共引文献  (301)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30)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95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
亚洲季风区
边界层源区
输送路径
时间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