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我国目前选育高丹草品种生物学产量水平, 采用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对参加全 国饲草高粱区域试验的4个高丹草新品种以及皖草2号(对照)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草产量进行了分析 比较.结果表明, 各品种株高在第1次刈割时无显著差异, 在第2次和第3次差异极显著.倒2叶长以皖 草2号最长, 且显著超过冀草1号和晋草08- 1.分蘖数以皖草2号最多.茎粗和倒2叶宽在各品种间无 显著差异.皖草2号含糖量最高, 且紫斑病危害轻, 叶中脉灰色, 富含汁液, 表明其抗性和适口性相对较 好.在5个参试品种中, BMR1的草产量极显著低于其它4个品种, 且这4个品种的总产草量差异不显 著.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BMR1被单独聚在1类, 其余4个品种被聚在另1类.因此, 皖草2号仍不失为 本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之一.
推荐文章
播种量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及产草量的影响
紫花苜蓿
播种量
产草量
蛋白质产量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高丹草苗期杂种优势分析
高丹草
叶片
杂种优势
蛋白质组
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对土壤养分及产草量的影响
香梨果园
苏丹草
套种
草产量
土壤养分
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高丹草
产量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个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产草量比较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高丹草 生物学性状 产草量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4
页数 分类号 S5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772.2010.06.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丹草
生物学性状
产草量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3-8772
34-1300/N
16开
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2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2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