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患者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1例特发性室颤患者,男性10例(47.6%),初次发生症状年龄平均(38.5±19.0)岁,随访分析其临床及体表心电图特征,按照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J波阳性组(J+组)和J波阴性组(J-组),比较两组死亡和室颤、晕厥发生的情况.结果 21例特发性室颤的患者中,9例室颤发生于凌晨睡眠时,5例室颤发生于情绪激动时,7例室颤发作无明确诱因.J+组(n=15)中有7例心电图J波合并QRS波切迹,1例合并早期复极.合并QRS波切迹的7例患者室颤发作时间为凌晨睡眠中.平均随访(42.4±39.9)个月后,J+组患者的年平均室颤发作次数明显高于J-组(n=6),分别为(1.3±0.5)次/年和(0.4±0.3)次/年,P<0.01.J+组死亡2例,J-组死亡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特发性室颤患者中J波阳性患者出现室颤复发的危险性高于J波阴性患者(RR 1.9,95%CI 1.1~2.9;P=0.03).结论 报道QRS波切迹的室颤患者有相似的凌晨睡眠时发作特点;J波在特发性室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预示着具有更高的室颤复发率.J波有望成为特发性室颤预后的预测因子.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特发性心室颤动长期随访的临床与心电图特征
来源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室颤动 心电描记术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0-974
页数 分类号 R5
字数 43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0.11.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室颤动
心电描记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0253-3758
11-2148/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00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5462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