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生态退化是黄土丘陵区最突出的生态经济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探索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水七保持和生态恢复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8个小流域以及延安中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区为基础,回顾了黄土丘陵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和实践.为了评价这些试验示范模式的环境与社会经济效应,采用了参与式评估方法研究了这些模式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不同尺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良中扮演了非常主要的角色,也为未来黄土高原生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同时,本文有助于增强这种共识,即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态重建是能够扭转当前生态持续退化的现状而实现可持续性的.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近自然水土保持复式技术研究
近自然
生态修复
复式技术
水土保持
黄土丘陵区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植物选择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植物
配置
略论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模式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中国黄土丘陵区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80
页数 分类号 S157.2
字数 5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0.09.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6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1)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中国黄土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