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DQ-76型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造斜率预测方法,作者采用纵横弯曲法计算该取心钻具的造斜能力,并对其造斜率进行预测.该钻具由打捞机构、仪器管、分动机构、卡固机构、造斜机构、传扭管、取心管、扩孔器以及取心钻头等部分组成.该钻具的造斜强度在地面进行调节,通过泵压控制分动机构和卡固机构的运动,保证造斜过程中钻具在井底的有效卡固.通过该钻具在云南某煤矿3口井的现场应用,分别调节钻具造斜机构的偏心距为0.5 mm、1.0 mm及1.5mm来试验钻具的实际造斜能力及取心参数,结果证明:①试验钻具能满足连续造斜的同时实现绳索取心;②钻具造斜强度能够通过更换偏心套来改变;③利用纵横弯曲法预测极限造斜率时,修正系数可取0.7~0.93.
推荐文章
强造斜致绳索取心钻具折断分析
强造斜
绳索取心钻具
井身约束
钻具折断
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造斜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连续造斜
绳索取心钻具
造斜机构
偏心套
纵横弯曲梁理论
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的研制
复杂地层
无泵反循环
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
取心率
浅孔复杂地层Φ110型绳索取心钻具的研制与应用
浅孔钻探
取样钻具
绳索取心
打捞器加重
悬挂机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Q-76型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的研制及应用
来源期刊 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绳索取心 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 岩心钻探 极限造斜率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工程·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8-342
页数 分类号 P6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晓琳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7 59 4.0 7.0
2 张新刚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10 56 5.0 7.0
3 林修阔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16 6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绳索取心
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
岩心钻探
极限造斜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0495-5331
11-2043/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82-504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73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