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沙坨油田为裂缝型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黄沙坨油田注水开发后,油藏能量虽然得以补充,但水驱控制程度、波及范围和注水效果却难以控制,增产效果不明显.为黄沙坨油田下步调整提供依据,分析了裂缝发育程度、注采井相对位置、油井生产状况、驱油效率、注水时间、注水强度等因素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注水效果因素主要是裂缝、孔隙的发育程度及走向,裂缝发育区油井产能高,见水见效快、含水上升快,裂缝欠发育区油井产量低、见水见效慢;同一井组内井距及注水高差小的井注水见效快,反之则见效慢;平均日产液量大于10t/d、平均日产水量大于2t/d的油井注水效果好;油水两相区区域较窄,油藏可动油饱和度较低,油藏采收率不高;注水时间越长,注水强度越高,井组注水见效的反应越明显.
推荐文章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注水方案研究
火山岩
油藏
储层
注水
压力
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特征综合研究
火山岩油藏
特征
综合研究
裂缝
黄沙坨油田
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特征
构造裂缝
火山岩油藏
黄沙坨油田
储层物性
粗面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沙坨油田 火山粗面岩 注水 影响因素 裂缝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1
页数 分类号 P61
字数 23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兰 6 2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沙坨油田
火山粗面岩
注水
影响因素
裂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