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首先追溯本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传入西方的两个主要途径,进而分析中国诗歌被误译的实例。在翻译中国诗歌的过程中,意象主义诗人强化了中国诗中意象手法的运用,然而又未能在译诗中传达出中国诗歌的复杂韵律和文化内涵。作者在此基础上比较中西两种诗学理论对于"意象"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古典诗歌为意象主义者提供了硬朗、简洁、意象鲜明的诗歌范例,但意象派的产生归根结底有其固有的社会历史背景。我们在谈论意象派的文学源流时不能忽视中国诗歌的影响,但也不能简单夸大中国诗歌的作用。
推荐文章
Using Sr isotopes to trace the geographic origins of Chinese mitten crabs
Chinese mitten crab
Lakes
Sr isotopes
Geographic origin
Effects of mineral-organic fertilizer on the biomass of green Chinese cabbage and potential carbon s
Potassic rock
Carbonate
Karst
Ion chromatograph
Carbon sequestration
Dated deposition couplets link catchment erosion flux with storm discharge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
Landslide-dammed reservoir on the CLP
Deposition couplet
XRF core scanning
137Cs activity
Erosion flux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he Imagists’ Mis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s
来源期刊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主义 意象派 意象手法 文化内涵 主要途径 诗学理论 社会历史背景 误译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1
页数 15页 分类号 H315.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主义
意象派
意象手法
文化内涵
主要途径
诗学理论
社会历史背景
误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半年刊
四川省成都市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