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建立简单实用的大鼠脑震荡伤模型,为损伤的认定和损伤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自制装置以200 g砝码从不同的高度对大鼠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动态观察伤后大鼠意识状态、行为活动及病理学变化.对于符合脑震荡伤临床及病理表现的大鼠,取其脑组织进行热休克蛋白70(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鼠受到打击后可出现典型的脑震荡临床表现,病理学观察可不出现明显的挫伤出血,而伤后30 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h达高峰.结论 该方法较好的复制了脑震荡模型与临床上脑震荡伤表现相似,病理改变不明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可发现脑神经损害.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进行脑震荡伤后继发病理改变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推荐文章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脑震荡
诱发电位
脑电图
大鼠脑震荡后GFAP的表达
脑震荡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脑震荡的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及其临床法医学应用探讨
脑震荡
脑干诱发电位
临床法医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脑震荡模型建立法的改良和评价
来源期刊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震荡 动物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2-363
页数 分类号 R6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0.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敏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312 1381 18.0 24.0
2 陈锐 广东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20 47 4.0 5.0
3 王文东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11 97 6.0 9.0
4 严治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7 42 4.0 6.0
5 胡玲 4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病理学
脑震荡
动物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6-3610
44-1731/R
大16开
广东湛江文明东路2号
198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9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