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靖边气田的成藏特点表现为:(1)气源为双向供给,二源混合;(2)储层空间以膏溶孔隙、白云石化孔隙为主,以裂缝为辅;(3)以地层和岩性圈闭为主,古构造决定了充注方向;(4)气藏流体具非均一性和负压特征;(5)地层水为有水不见水层,分隔"卧底"保存.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机理.同时提出促使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四项"合理搭配":(1)封闭海域与宽阔坪台搭配造就有利生储相带;(2)剥蚀脊与侵蚀沟搭配形成层状溶蚀水流;(3)切割与充填、溶蚀与充填搭配形成地层、岩性遮挡;(4)孔隙空间与裂隙网络搭配使得储产兼得.
推荐文章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成藏条件
济阳坳陷
二氧化碳
气藏形成
成藏机理
生储盖条件
圈闭
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相对富水区成因及开发
靖边气田
早古生代
排水
地层压力
措施
采收率
长庆气田靖边区气藏地质建模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期
天然气藏
储集层
地层参数
地质储量
数值模拟
子洲气田山2气藏有利区筛选及井位优选
子洲气田
有利区筛选
井位优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靖边气田气藏特点、成因与成藏有利条件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混源气 碳酸盐岩储层 低渗透储层 气藏成因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5
页数 分类号 TE112.31
字数 63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0.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安定 12 117 7.0 10.0
2 代金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328 10.0 17.0
3 王文跃 中国石油化工华东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0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混源气
碳酸盐岩储层
低渗透储层
气藏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