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白头翁叶斑病病原菌银莲花壳二孢(Ascochyta anemones Kab.et Bub.)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白头翁叶煎汁+PDA,最适温度为20 ℃,最适pH为6,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7~9,在黑暗下易于形成分生孢子器,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 ℃,pH在7~9较适,在光照下易于萌发,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天门冬氨酸;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10 min.
推荐文章
白头翁叶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白头翁叶斑病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辽宁省白头翁叶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白头翁叶斑病菌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壳二孢菌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香蕉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生物学特性
云南省
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
三叶木通
叶斑病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头翁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研究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白头翁叶斑病 银莲花壳二孢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5
页数 分类号 S435.672
字数 38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728.2010.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如军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28 788 13.0 16.0
2 傅俊范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34 2121 21.0 31.0
3 苏丹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6 112 5.0 10.0
4 林晓月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头翁叶斑病
银莲花壳二孢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4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