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原生境土培养方法对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进行培养,并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亮毛蕨植物的孢子二面体型,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单裂缝,无周壁,外壁具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丝状体4~7个细胞,片状体小楔状,仅3~5个细胞宽,成熟原叶体心形,裸露,初生假根具叶绿体,颈卵器较短;配子体发育较迅速,假根具分枝和膨大,精子器囊由3个壁细胞构成,颈卵器略弯曲.本研究首次观察到亮毛蕨的颈卵器壁细胞内含有球形颗粒,但其功能不详.亮毛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兼有原始和进化的特点.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土壤培养亮毛蕨原叶体的成苗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89%以上.
推荐文章
叉蕨科4属5种植物配子体的发育模式及其系统学意义
肋毛蕨属
轴脉蕨属
配子体
黄腺羽蕨属
叉蕨属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剑叶凤尾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龙津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龙津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毛叶粉背蕨配子体的泌粉现象及其系统学意义
配子体
泌粉现象
毛叶粉背蕨
系统发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亮毛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来源期刊 广西植物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亮毛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28
页数 分类号 Q949.36
字数 41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142.2010.03.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亮毛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植物
月刊
1000-3142
45-1134/Q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雁山镇85号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48-4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2592
论文1v1指导